拉林满族镇

编辑: 张娜发布时间:2023-11-14

拉林满族镇位于五常市北部,距离五常市45公里,北距哈尔滨市50公里。南靠营城子满族乡和北荫河镇,西接红旗满族乡,北依牛家满族镇,东邻八家子乡,东北与兴隆乡接壤。拉林满族镇南北长24.5公里,东西13.9公里,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377亩。

拉林满族镇是多民族地区,有满族、汉族、回族、朝鲜族、壮族、蒙古族、锡伯族等7个民族,总人口6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38.3%,满、回、朝鲜族人占人口总数的61.7%。

拉林满族镇处于哈五路、黑大路、拉双路、蜚拉路等国、省、市级公路的交汇处,拉滨铁路(哈尔滨--吉林)在镇内穿过,使拉林自然成为一个交通网络中心。镇内通各市县、各乡镇每天始发车辆148次,哈五路、黑大路过境段车辆96次,流动人口每天达到1.5万人。

拉林满族镇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京旗文化、佛教文化。尤其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于京都移民而形成的京旗文化,不仅为这个镇奠定了文化底蕴,而且也影响着哈尔滨市城市文化明的形成。

拉林厚重的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有形的古建筑遗址、鲜活的口碑资料、独特的民风民俗,这些都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充分条件。目前,有形的建筑遗址10余处,已经规划完成了30个京旗文化旅游景点。

拉林电力属哈农电网系,镇内现有6.6千伏变电所1个,50台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为2万千伏安,可以满足工业用电要求。通讯设施完备,镇内有邮政、电信局各1个,总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主要通讯干线11条,电话普及率达到60%。清末民初,拉林形成了食品加工、铁木加工、皮革、编织等多家作坊。解放后,在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建立了农具厂、钢铁厂、电线厂、元件厂、造纸厂、印刷厂、食品厂、被服厂、拖拉机修造厂、电子仪器厂、啤酒厂、白酒厂、柳编厂、锅炉厂、农药厂、水泥厂等。市场经济后,大部分企业倒闭,但企业基础设施(电力、厂房等)还在,为拉林工业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拉林满族镇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属第四承压水,含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含水层埋藏深度为20米,含水层厚度较稳定。镇内有自来水厂1个,年供水量30万吨。

办公电话:0451--55881301

办公电话:0451--55883987

机构设置:

1.综合办公室

负责乡镇党委、政府各项事务的综合协调。根据党委、政府意见组织起草文字综合材料、发布政务文件及其他政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和国防动员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协调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负责救灾救济等民政工作;负责安全生产、城镇建设领域相关工作;负责联系人大、武装工作。

2.党建办公室

负责乡镇、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党建工作的安排总署;做好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并适时提出工作意见;指导协调乡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做好各级党代表的推选工作及换届选举工作;做好党员的发展、培训、管理等工作;做好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教育、廉政建设、纪律检查等工作;做好党建理论知识学习传播、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等工作;做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相关工作;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其他党建相关工作。

3.综合执法办公室

承担上级政府委托或授权的行政处罚权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等;建立健全并执行统一指挥协调执法的工作机制,与有关行政执法主管部门进行工作沟通,统筹协调上级派驻执法机构开展联合执法等工作。参与对上级派驻执法机构的工作考核;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其他综合执法相关工作。

事业单位机构:

1.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3.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4.综合文化站

5.党群服务中心

负责人:刘群

联系电话:0451-55881237

办公地址:拉林镇政府

办公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3:00—17:00

主办:五常市人民政府
承办:五常市融媒体中心
备案:黑ICP备06002765号
黑公网安备 23018402000137号
联系电话:0451-53523349 5352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