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常市2022年度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日期:2023-10-23 来源: 访问量:
字号: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22年度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情况。

一、国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情况。

根据全国国土“三调”工作成果,并经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为749,918公顷,其中国家所有土地面积434966公顷,集体所有土地面积314952公顷。具体分类面积情况如下:

1、耕地336327.66公顷。其中:水田189946.4公顷,水浇地323.3公顷,旱地146057.96公顷。

2、园地626.04公顷。其中:果园180.73公顷,其他园地445.31公顷。

3、林地346780.31公顷。其中:乔木林地341911.36公顷,灌木林地264.33公顷,其他林地4604.62公顷。

4、草地2488.86公顷。其中:其他草地2488.86公顷。

5、湿地3002.58公顷。其中:森林沼泽522.57公顷,灌丛沼泽49.12公顷,沼泽草地168.04公顷,内陆滩涂2247.4公顷,沼泽地15.45公顷。

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6084.09公顷。其中:城市用地1266.23公顷;建制镇用地2191.93公顷,村庄用地21580.35公顷,采矿用地461.31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84.27公顷。

7、交通运输用地7892.77公顷。其中:铁路用地526.48公顷,公路用地2010.81公顷,农村道路5355.48公顷。

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416.8公顷。其中:河流水面4993.44公顷,水库水面5754.55公顷,坑塘水面8996.74公顷,沟渠6248.49公顷,水工建筑用地423.58公顷。

(二)矿产资源情况

五常市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矿产资源,但查明资源储量较少。非金属矿产多,能源和金属矿产少。截至2020年底,全市区域内共发现各类矿产23种(含亚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被列入《截至2020年底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6种。发现各类矿产地30处,其中: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12处、矿化点17个。金属矿产均为小型(未发现大中型矿床),贫矿多、富矿少,矿床中共伴生组份多、选冶难度大。我市的优势矿产主要是建筑用石和建筑用砂,建筑用石包括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凝灰岩等。我市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共计8种,其中,金属矿产3种:铁矿、铅矿、锌矿;非金属矿产4种: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砂、建筑用凝灰岩;水气矿产1种:矿泉水。全市矿山企业共计18家。其中:金属矿山2家,水气矿山1家,非金属矿山15家,设计总开采规模93万立方米/年,

1.铁矿。我市铁矿备案后查明资源储量大约为2534.3万吨,批准设立的宏益铁矿位于二河乡平房屯,矿区总面积33.23公顷,设计生产规模为每年80万吨,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2.铅锌矿。批准设立的铅锌矿位于背荫河镇袁家屯,为地下开采,矿区总面积4.02公顷,设计生产规模为每年3万吨,目前该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已到期。

3.矿泉水。批准设立的矿泉水企业位于五常市拉林镇内,为地下开采,矿泉水平均温度7℃,涉及生产规模为每年0.38万立方米,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4.其他矿种。我市主要矿产资源为建筑用砂石土,现开发利用的主要是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砂和建筑用凝灰岩四种。我市现有砂石土矿山企业15家,均为中型矿山,主要分布在背荫河、杜家、民意、山河一带。截止2022年底,采矿许可证到期3家,资源枯竭1家,已注销;采矿许可证到期正在办理延续手续2家;持证在建矿山企业9家。

二、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

(一)坚持红线意识,耕地保护持续加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全市耕地保护红线。2022年8月1日《黑土地保护法》颁布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强化贯彻落实,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黑土耕地保护就是“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真正将黑土耕地保护的职责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2年先后制发《五常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方案》《五常市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建立网格化田长制管理体系,为黑土耕地保护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压实落靠第一责任人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地块,推动各方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市政府与24个乡镇,24个乡镇与261个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实现压力逐级传递、责任层层落实,促进责任担当,确保监管到位。

三是强化法制宣传,营造耕地保护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耕地保护法律宣传进乡村活动,向全市24个乡镇和261个行政村发放宣传资料,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宣传,普及耕地保护法律常识。同时专门制作音频资料,利用巡查车辆功放机和乡村大喇叭进行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共建共享”的意识,化被动为主动,成为保护耕地的生力军。在各乡镇设立举报电话并对外公布,举报线索核实后,根据案值给予5000至10000元奖励,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管的浓厚氛围。

四是实施表土剥离,持续保障黑土耕地生产能力。结合五常实际,研究制定了《五常市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方案》(五政规〔2022〕2号),成立了“五常市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我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农业专家组建“五常市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专家组”,为全面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利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工作遵循。2022年的10个转征耕地项目,包括吉黑高速、铁科高速项目,已全部编制方案,并按要求实施表土剥离。

(二)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程。高位推进《五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原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了“多规合一”,为五常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提供明确指引,绘制总体监图。2022年已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23个乡镇空间规划成果的编制工作,同时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和12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精心谋划全市国土空间布局,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二是积极服务建设项目规划需求。我局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精准服务,用足用好城乡规划政策法规,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审批,最大限度的保障建设项目需求。2022年共办理105个项目的规划许可,其中基础设施62个项目,包括五常市山河镇供水厂、化肥路、新生路等项目;村企用地41个项目,包括乔府大院农业有限公司、长寿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2个,涉及金域蓝湾、凯旋城项目项目,全力推动建设项目早规划、早审批、早落地,早开工,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二)坚持发展为要,提高用地保障能力

我们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精准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积极推进用地服务,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建设,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完成了“小铁科”“大铁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征转用地组卷报批工作,共征转7个乡镇、22个村、4家国有单位的土地,获批土地356公顷。同时完成了五常市2022年度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和第一批次村镇建设用地项目的组卷报批工作,征收土地6.4453公顷,转用土地2.2166公顷。为吉黑高速、大小铁科高速项目办理临时用地许可15件,临时用地面积154.29公顷。

土地“招拍挂”出让1宗,协议出让2宗,出让总面积3.62公顷,土地出让收益7706.7万元,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划拨国有土地5宗,面积99.12公顷。供应村办企业用地33宗,面积41.46公顷,确保了各类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三)坚持生态优先,规范矿产资源管理

一是编制了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成立了五常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我市矿产资源规模化、节约集约化、产业化、绿色化的开发利用方向,探索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的新模式,确保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推进矿山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开展了露天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市政府印发了《五常市露天矿山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五政发〔2022〕3号),通过分解任务、建立台账、加强督导、落实考核等措施,系统、全面的部署了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期间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30次,出动检查人数62人次,出动车辆30架次,对于安全许可证到期和没有办理林地许可手续和的企业,已由应急和林草部门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推进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根据哈市政府确定的2022年度工作任务,我市开展了2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完成了山河前进砖厂修复治理任务,推进了五常市北方建材厂采矿区修复工作,制定了初步设计方案、投资概算、工程量测算,完成了可研编制工作,正在履行立项申报等程序。

(四)坚持人民至上,民生工作持续加温

一是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联合印发《五常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方案》,指导、督促乡(镇)政府完成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工作,对全市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坚持巡查和排查,并设立警示标志牌,做到了巡查到位、预防到位、看护到位,实现了“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无人员因灾伤亡”的“双无”目标。

二是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完成机构整合、人员划转及办公场所选址搬迁工作,对原有行政审批大厅一号厅进行了机房安装,网络改造,系统平台调试。设置受理窗口32个,实现了优化流程,减化程序,一窗口受理,集成办理,已为住建、银行、公安等相关部门预留了接入端口,与税务系统已完成对接,办理时效由原来5个工作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以内,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积极稳妥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办证速度,基本解决了全市关于老百姓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不能办理产权证的问题。

三、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一)资源保障问题。新时代对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用地政策环境趋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供应只减不增、逐年下降。当前,我市用地空间非常有限,用地指标又在逐年缩紧,保障发展的缺口较大。

(二)资源保护问题。乡镇村对资源保护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个别存在政治站位不高,主体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够等问题。特别是乡镇的综合执法机构还没有真正组建,行使资源保护、巡查和日常监管的职责落实存在短板,查处资源违法案件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发挥。

(三)协同机制问题。自然资源资产共建共享机制有待

健全,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机制还需完善,不同程度存在管理碎片化、目标差异化、空间重叠化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措施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人大决议审议意见,抓实抓细“保护自然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的工作举措,坚定目标和方向、把握重点和难点、保持干劲和韧劲,促进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一)聚焦一条主线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自然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好项目用地保障,保护好自然资源,完成好土地出让任务,服务好民本民生,管理好干部队伍。创新抓好智慧五常时空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和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形成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助推城市更新建设。

(二)突出两个职能

第一,尽职尽责保护资源。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着眼点,充分认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一是有效保护耕地。坚持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在保障市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确保全市的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守住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和命脉。二是规范矿山秩序和修复治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全面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执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实现保护资源环境、保障经济发展、保证群众安全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积极申请立项,加快推进我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进程。

第二,尽心竭力维护民生。一是深化不动产集成服务。探索智能系统应用,深化线上线下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集成化办理,以更高标准、更优举措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便利化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更便捷、更舒心,提升群众办事的体验感。二是着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进一步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广泛普及灾普知识,科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和信息传递,努力保障全市地质灾害无安全隐患、无事故发生。

(三)提升三项能力。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提升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积极向上对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管控,强化用地保障,力争做到应保尽保,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强化执法检查,提升自然资源保护能力。切实强化自然资源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推进乡镇自然资源执法进程,深入开展违法用地“清零”攻坚行动,抓好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的问题整改“清零”工作,加大动态巡查,全力遏制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确保“零约谈”“零问责”,不断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三是强化土地出让管理,提升财源建设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发挥政府在一级土地市场上的垄断功能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把好土地供应闸门,深入推进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实现地产收益最大化,为全市财源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资金支撑。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