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3-01

——2024年2月28日在五常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五常市人民政府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龙江擘画振兴发展宏伟蓝图的一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市遭受历史罕见自然灾害重大考验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一极三中心”奋斗目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经受住了各类风险挑战,守住了安全稳定底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这一年,我们坚持发展为要统筹兼顾县域经济逐步恢复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各类超预期困难挑战,特别是严重洪涝灾害冲击,全市上下立足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市级领导带头包企业、包项目,高质高效推进“五经普”工作,加密经济运行调度,稳存量、挖增量、提速度,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拼经济、稳预期,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5.7亿元,总量保持全省县域首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2.7亿元,同比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8亿元,同比增长11.8%;税收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和5.5%;“四上”企业发展到235户,存款总额和市场主体数量分别突破470亿元和6.2万户。  

    ——这一年,我们坚持稳粮兴农、应收尽收,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30万亩以上,克服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排涝、抗灾、抢收,扎实有序开展秋收攻坚战,做到了应收尽收,将粮食损失降到了最低。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万亩,实施龙凤山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工程8个,物联网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完工。深入推进“校地共建”,与东北农业大学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多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兴盛乡和牛养殖试点基本建成,“两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经济稳步推进,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扎实开展。大果榛子种植扩面提质,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榛子产业化基地”荣誉称号。启动拉林大白菜、山河白黄瓜等地域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全市16家企业28款产品获得“黑土优品”授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果显著。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成产业和基础设施帮扶项目34个,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3%。深入推进五常大米产业提升工程,制定《五常大米产业发展2024-2026行动方案及远景目标纲要》,启动种业振兴计划,实施五常大米全域、全链条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五常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五常大米“千品千检”工程,完成大米协会换届,筹建五常大米集团,五常大米品牌价值攀升至713.1亿元,连续八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这一年,我们坚持产业振兴、科技引领,二产基础不断夯实。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产业振兴、促进五常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五常市工业振兴行动方案(2023—2026年)》。实施省百大、哈尔滨市重点产业项目21个,完成投资15.5亿元。抢抓国家支持灾后重建有利契机,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项目113个,计划投资128亿元。实施数字经济项目10个,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户,5户企业入驻龙哈工业云,科技要素不断集聚。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在上海、深圳、北京成功举办系列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全年签约额186.38亿元,稻香飘米糠油、悦歌中央厨房等7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投产,全年实际利用省域外资金17.62亿元,同比增长12.4%。

   ——一年,我们坚持激发活力积蓄动能三产质量逐步提升坚持以电商“新业态”撬动经济“新潜能”,全面升级直播电商共享基地,免费开展7期电商技能培训,电商营业额连续五年突破50亿元。深哈对口合作取得新进展,与坪山区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合作机制。加大商贸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开展补贴促消费活动,市本级补贴资金187万元,拉动零售额3439万元,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入统单位7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3.8%。加快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召开2023年冰雪旅游推介会,推出新兴冰雪旅游产品和全域旅游线路,提升了我市旅游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非遗文化品牌,满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等2个项目列入哈尔滨市非遗名录。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推进龙凤山镇东兴村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启动五常博物馆展陈升级项目,57个村级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承办“大地欢歌”全国夏季村晚、“5.19中国旅游日”等主题活动,开展文艺下乡百余场,群众生活更加丰富。

   ——一年,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自然资源督察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工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城区污水处理厂、牛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重点镇污水处理率、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实现100%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完成造林7235亩,森林覆盖率达46.2%。实施黑土耕地保护性耕作165.3万亩,落实表土剥离58万立方米,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9座,治理侵蚀沟24.4公顷,农用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1%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结果晋位提升。

    ——一年,我们坚持兴业宜居、建管并重,城面貌有效改观突出规划引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吉黑高速、铁科高速建设稳步推进,实农村公路建设289公里,改造危桥21座美化道路1905公里,修复城区破损路面2.5万平方米,改造路灯2000余盏。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施划停车泊位900余个、行人过街安全岛14处,一中过街天桥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出行条件和城区交通秩序有效改善完成房地产开发2.17万平方米,启动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城市绿化1.2万平方米,城区保洁率、洒水除尘率、冰雪清运率、垃圾处理率持续保持100%。有效应对暴雪天气,全力保畅通、保安全、保民生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76万立方米,农业生产废弃物1.6万立方米,完成问题户厕整改2462户,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一年,我们坚持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民生福祉稳步增进。坚持以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逐步加大。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事业单位招聘岗位200个,城镇新增就业433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在哈尔滨9县(市)率先发布“人才强市”15条,引进域外人才278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发放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金1.1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发放优抚补助金2600万元被评为哈尔滨市双拥工作模范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3421万元,实施提升学校办学条件项目32个,招聘教师50名,选树省级、哈尔滨市级优秀教师13名,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和全省中学生体育赛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四级诊疗体系,与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5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现满编运行,完成全省首家120院前急救中心建设,急救能力显著增强畅通12345民声热线,5.95万件市民来电办理满意率达99.94%

    ——一年,我们坚持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成拉林、龙凤山消防救援站基础建设。加强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治理安全生产隐患1787处,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3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和矿产资源专项治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式”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开展信访纠纷“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化解重信重访案件74件。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工作连续两年在哈尔滨9县(市)综合排名第一。“八五”普法完成中期验收,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平安五常、法治五常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年,我们坚持转变作风、担当实干,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市政府制定127项具体工作任务,以理论学习指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行动,10项攻坚破难任务全面完成,有效解决了一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0.46%,线上线下好评率达100%。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码上诚信”注册市场主体超1万家,在9县(市)排名第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推进五任市委书记《监察建议》整改,对4个方面22个问题逐一对账销号,党风政风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各领域风险管控。严肃财经纪律,修订《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财政资金最大限度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修订《政府工作规则》等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约束。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9件,政协委员提案158件,答复率100%。持续加强审计监督、政务督查、绩效评估和社会监督,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

    同时,统计、档案、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教育、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历史罕见洪涝灾害重大考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惊心动魄、史无前例的战斗中,英勇无畏的五常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全市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勇毅前行、生死以赴,国家、省、市各级闻汛而动、星夜驰援,社会各界大义大爱、鼎力支持,广大受灾群众自力更生、抗灾自救,涌现出了一批批团结互助、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赞歌,捍卫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以坚强意志、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五常精神和五常力量。实践再次证明,五常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无惧无畏、自强不息的人民,五常的干部队伍是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过去一年,我们收获了颇多启示,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重点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基本原则,只要始终坚持对党忠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始终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就能够在风高浪急中把稳前进之向,汇聚起战胜挑战、走出困境的磅礴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个根本立场,只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时时放心不下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心手相牵、共克时艰,就能够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必须始终坚持敢于斗争这个鲜明品格,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始终坚持直面矛盾、敢于担当、事不避难、知难而进,以知重负重、知责尽责的坚定执着,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就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必须始终坚持狠抓落实这个优良作风,只要我们坚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把市委的每一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就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些经验和启示,我们必须要深入剖析、深刻总结,并且要驰而不息地坚持好、发扬好,只要我们能够把这种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必将汇聚起全市人民关心发展、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磅礴伟力,必将迸发出推动未来五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得益于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向艰辛付出、超常努力得益于各驻五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合力共建在此,我代表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和支持五常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投身抗洪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志愿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外埠五常家乡人,以及所有关心、关注、支持五常发展的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在总结过去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缺少立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发展速度迟缓;产业不强、结构不优,特别是二产明显塌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新兴产业引进不够,经济新增长点培育不足,一二三产结构比重还难以支撑起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项目质量不高,投资少、规模小,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经开区载体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还不适应发展需要;个别干部推动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七届四次全会部署,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委、哈尔滨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政治生态净化修复深入实施产业项目、现代农业、民生品质、生态宜居、治理效能“五大提升工程”,加快打造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国际稻米产业发展合作中心、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中心、黑吉两省区域协调发展枢纽中心,推动县域经济在全省走在前列、当好排头,晋位东北十强县,为冲刺全国百强县奠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五常。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各位代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速集聚期。历史机遇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统筹把握稳与进、立与破,持续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超前布局新质生产力,在经济上发力、在建设上用力、在民生上尽力。

    围绕打造“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聚焦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强市,扩增量、提质量,打造振兴发展引擎。以五常大米、生物医药、特色文旅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振兴发展,全力打造龙江县域产业强市。

    ——做大做强大米产业。立足打造“世界级品牌、千亿级产业”目标定位,开展大米产业升级行动,专班式推进“质量、品牌、融合、资本、科技、数字、人才、物流、平台、国际”十大工程。系统规划五常大米集团发展,推动集团实体化运行。持续开展“千品千检”,建设数字化智慧监管体系。优化快速维权中心布局,严厉查处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大数据应用,完善物联网中心数字平台功能,推进溯源体系建设。落实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自热米饭、米线米粉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延伸五常大米产业链条。申报“稻乡五常”区域公共品牌,办好“五常大米节”,发挥大米协会职能作用,讲好五常大米故事,提升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发展壮大医药产业。用好用足哈尔滨市中草药深加工基地政策,制定《五常市中草药深加工产业链发展规划》,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本土供给水平推动中药材种研产销全链条覆盖。推进现有医药增量扩产、技术改造,加快葵花药业产能规划装备升级、普方药业生产车间改造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存量药号资源,支持葵花药业护肝片、胃康灵等精品药号打造冠军单品,扶持安邦制药芪风固表颗粒等新品药号扩大产能,推动美君药业爱维心口服液、参蛭活血胶囊等独家药号投产运营加强中药经典名方现代化研究,推动宇泰药业等中药饮片企业积极承接转化中药产业化应用成果。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医药企业与上海中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共建渠道,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

    ——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开展四季文化旅游赋能行动,以凤凰山游为龙头产品,力争将其纳入“哈、亚、雪”全省旅游大盘打造农事体验、特色观光、冰雪休闲、文化研学“四张名片”,将乡村旅游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破题之举,重点建设杜家镇半截河子村乡村旅游引领示范区,整合龙凤湖、回龙山、双跃湖等特色景点,逛乡村、住民宿、采瓜果、品美食,打造龙江稻乡体验游新名片;借助哈尔滨承办第九届亚冬会契机,对上争取雪公路、龙雪公路项目支持,打通重点旅游景区连接线,打造龙江冰雪休闲游新名片;做优“中国稻米类第一品牌”“龙江第一高峰”“未解之谜UFO”等特色文章,打造龙江特色观光游新名片;依托京旗文化、冷山文化、抗联文化等文化资源禀赋,深度挖掘龙滨戏、东北大鼓等非遗产业内涵开发特色演艺产品,打造龙江文化研学游新名片。谋划文旅创意产品展览会和插秧节、稻花节、冰雪节等节庆活动丰富“五常有礼”文创纪念品品类,全面提升五常文旅品位。

    ——统筹推动产业振兴。树牢“抓产业就是抓未来”的发展理念,高标准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坚持抓大不放小、抓强不放弱,推进绿色食品、特色饮品等现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以产业的全面赋能振兴,推动市域经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完善市乡村产业空间布局,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实施“六张清单”管理,以项目“大建设”推动产业“大突破”。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储备达100亿元以上,年度投资达30亿元以上。

    (二)聚焦现代农业稳生产、促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秉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全力打造龙江县域农业强市。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落实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开展综合产能升级行动,抓好主要农作物单产提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430万亩以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范化水稻原种生产基地6000亩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建设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万亩。加强农作物统防统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以上。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防洪工程等水利项目26个。提升农机装备使用率,农机保有量发展至9.42万台(套)。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地,加快推进稻乡民居、农业综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农业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托管面积实现90万亩以上。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大食物观实践地”,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调优种植结构,发展寒地果蔬种植面积至11万亩,栽培食用菌1400万袋。持续培优拉林大白菜、山河白黄瓜、杜家油豆角等当家品种,打造更多“黑土优品”品牌。加快林下经济转型发展,推进大果榛子、蓝靛果等特色林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持续优化畜牧业结构,推动规模化养殖和分散式养殖齐头并进,推进兴盛和牛养殖基地背荫河镇亿羽蛋禽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10%。发展壮大冷水鱼及大水面生态养殖,推进龙凤湖鱼种繁育基地建设,储备鱼类水花6亿尾以上。

    ——提升乡村振兴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坚持产业先行,实施衔接资金产业项目4个。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力争实现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增长超千元。开展质量效益升级行动,提高农村“三资”管理质效。围绕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布局定位,推进小山子镇产业强镇二期工程建设,打造菜园革命示范村15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样板村1个、示范村10个。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厕所500户,灾后植被恢复及提档升级绿化2248亩。启动拉林镇、向阳镇、小山子镇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持续推进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

    (三)聚焦工业发展,强服务、促升级,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深入开展工业振兴行动,释放园区平台载体活力和动能,全力打造龙江县域工业强市。

    ——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统筹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引导重点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加快推进牛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雨污分流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标准化厂房集中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加快牛家镇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提升综合配套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推进宠物食品产业园、必硕模塑、天时利汽车零部件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梳理“沉淀项目”“停产企业”,盘活僵尸企业3家以上深化战略合作,加强与平房国家级园区关联产业项目的承接合作,释放园区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新生机、新活力,在全省园区发展中争先晋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开展助力现有企业发展专项行动,支持鼓励通过项目合作、转型升级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谋划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常态化政银企联系沟通协调机制,拓宽金融服务渠道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和企业扩大规模用地重点扶持彩桥米业鲜食玉米、科发瑞扬农业产业园续建等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行动用足用好财政资金纾困惠企政策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以上。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立市”发展战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竞争力美誉度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企业5家。引导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产学研融合发展,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认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推进中天众达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积极争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促进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加快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推动秸乐农业延伸转化技术成果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扶持海毅达一道科技拓展经销范围

    (四)聚焦第三产业,挖潜力、增活力,积蓄经济发展动能。扩内需、促消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深度发展,全力打造龙江县域商业强市。

    ——促进社会消费升级。聚焦汽车、家电、建材重点领域,鼓励市场主体创新销售方式,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户以上。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引导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向规模化发展,持续扩大文旅消费。引进全季等知名酒店,提升住宿业服务接待能力。有效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潜力,综合施策防风险、稳房价、促销售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发展培育电商经济。积极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扶持扩大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巩固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成果,免费开设电商技能培训班5期以上,筹备举办特产节、直播节等网销活动,打造五常电商直播打卡地。制定促进电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提供数据信用无抵押贷款服务,支持电商主体个转企、小升规,力争升限入统电商企业2以上鼓励市场主体拓展线上业务构建城区20分钟生活配送圈。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借助吉黑高速、铁科高速陆续建成通车契机,划建设五常镇生活服务型物流园。推进五常公铁联运枢纽项目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计划,推动中铁一局现代物流园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提升货运吞吐能力。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新业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现集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利用邮政、供销社等存量网点,完善村级服务站布局,繁荣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五)聚焦改革创新,破难题、优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以改革破瓶颈、以创新拓空间、以服务优环境,全力打造龙江县域投资洼地。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完善项目“谋招落”一体化推进机制。围绕绿色食品深加工、医药、文旅产业和我市资源禀赋,谋划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0个、5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0个。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通过以商招商、合作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对接“六强企业”、上市企业等重点企业300家推动资源优势“走出去”,优质企业“引进来”,全年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不少于5次。提升深哈合作成效,建立与深圳市坪山区政府招商信息共享合作互动机制,打造产业外溢和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全年力争招商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瞄准“争创龙江营商环境最优县”目标,开展要素服务增效年行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和信用承诺制“极简审批”改革,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向非重点镇延伸。全面落实行政许可、处罚信息“双公示”制度,推动46项民生高频事项下沉基层办理,打造城乡居民“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网办率95%以上。优化“12345”民热线服务,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谋划推进国企改革。实施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科学确定广兴公司、五政商贸、五政绿色、粮食集团等地方国有公司业务范畴促进企业实体化经营。整合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资源,探索推进公司化运营模式,推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充分发挥常兴公司功能,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收益水平。开展国有存量资产盘活、社会优良资产收购、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等经营活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聚焦城乡建设,拓功能、强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为重点,开展城市能级跃升行动,全力打造龙江县域宜居新城。

    ——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实施房地产开发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6个,改造平房区2万平方米,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开展“物业管理年”动,完善物业管理体系,争创省级、哈尔滨市级优秀红色小区物业2处。改造农村危房252户,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开展城市美化工程,绿化2万平方米、香化1.2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冬煤夏储”行动,确保煤炭储量充足,让百姓温暖过冬。

    ——完善生活配套功能。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审核,夯实城科学有序建设基础。推进与山河屯林业局有限公司“政企共建”走深走实,推动融合发展。完成杏花山公园年度建设任务为城市居民打造南部运动休闲新区域,促进城市南北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山河镇供水厂、希望大街污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磨盘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乡结合部小微水体治理工程,提升城乡污水治理能力。全力配合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建设。坚持“大交通”理念,推进城市外环路建设,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28项289公里。加快推进铁科高速、哈尔滨都市圈环线五常过境段建设,实现我市东西南北高速路网四向贯通。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大城管”理念,开展违章建筑、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逐步解决市容市貌点、堵点问题。构建垃圾收转运闭环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对金山公园、城南广场等主要区域,雅臣路、金山大街等主要干道,步行街、文苑路等主要街区进行设施更新、清洁维护,融入稻乡特色元素。畅通城区道路微循环,维修养护体育东路、运输路等城区道路111.5万平方米,规划开发大街、葵花大街道路停车泊位370个,改造雅臣、文化路路灯200盏。

    (七)聚焦生态建设,抓治理、严监管,坚决守卫绿水青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展生态底色擦亮行动,全力打造龙江县域生态样板。  

    ——源头整治环境污染。巩固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有关要求,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8天以上。落实“河湖长制”,重点推进侵蚀沟治理、河湖健康评价、河湖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启动拉林镇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心建设,持续推行“三用三不用”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以上。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田长制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将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巩固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落实国家自然资源卫片执法图斑整改,建立健全黑土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全力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启动“三北”六期工程建设,计划封山育林7.9万亩、退化林修复5万亩,推进11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强化磨盘山水源地及重点流域保护,切实维护水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年度考核任务,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进能源低碳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循环式生产,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辰能、德润生物质发电厂功能,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石墨烯清洁取暖替代改造项目,加快淘汰72台燃煤供热锅炉,推进10台65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提高全市清洁取暖率。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八)聚焦民生保障,办实事、解难题,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大事小情,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全力打造龙江县域民生地。

    ——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科学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一年基本恢复,两年面貌改善,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按时限、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灾损房屋修建,修复水毁高标准农田29.3万亩,治理侵蚀沟120条,改建农村公路327.2公里,新建桥梁35座、维修桥梁59座,修建堤防18座、灌区11处、乡镇中小学教学楼和宿舍楼8,清淤加固金山公园人工湖,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抢抓国家利好政策,紧盯林区防火道路、应急救灾储备库龙凤山水库非常溢洪道等灾后重建项目,全力争取供水升级、内涝治理、村屯道路等灾后重建项目纳入上级支持范畴。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融通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第二幼儿园、中小学消防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升级改造图书馆、拉林副都统衙门,开展“文化直通车”“送戏下乡”等活动300场以上。加快建设村级综合活动广场等公共设施,力争完成体育场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博物馆展陈升级,做好179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支持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和传统技艺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维修改造沙河子等9家乡镇卫生院,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崇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疫情预防控制能力。优化“一老一小”服务,积极筹办老年大学,推进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助老餐厅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推广优生优育等补贴政策。关注青年发展,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做好服务保障。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开展就业创业增收行动,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持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开展社会保障提质行动,严格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和劳动权益等保障制度,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参保范围。提高异地就医“两城一家”政策覆盖区域,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一站式”结算。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完善“退役军人之家”服务阵地建设。

    (九)聚焦社会治理,防风险、保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全力打造龙江县域安全标杆。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统筹使用资金资产资源,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守住财政“三保”底线。强化资产盘活、债务重组,降低高负债国企负债率。强化金融风险监管预警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防范金融风险。有效预防新建楼盘产生逾期交付风险,健全“保交楼”正向激励机制,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维护公共安全秩序。开展公共安全高水平治理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总结台风“杜苏芮”抢险救灾经验,分类制定气象、洪水、地质等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拉林、龙凤山消防救援启动运行。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减存量、控增量、治重访、控京访,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开展平安五常高水平建设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保持对毒品、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打高压态势,提高街面见警率、犯罪破案率。推进城市天眼工程建设,提升社会面巡逻防控数字化能力。深入开展“净网”行动,严厉打击网上政治谣言、有害信息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开展民主法治高水平实践行动,持续落实“八五”普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行为更透明、政民互动更通畅、制度体系更完备。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坚持自我加压、接续奋斗,坚决把决策变为实践、把任务变为行动、把目标变为现实。我们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施政能力水平,全力打造“五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忠诚型政府。始终从政治上把握和思考问题,坚持谋划重大战略把握政治方向、制定重大政策贯彻政治要求、部署重大任务体现政治导向、化解重大风险守牢政治底线。牢牢把握维护“五大安全”政治责任,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极三中心”奋斗目标上来,切实做到市委有决策政府有落实、市委有部署政府有行动,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各领域、全过程。

    ——狠抓工作落实,打造务实型政府。把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开展工作的一贯要求,着力整治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顽疾”,着力解决职能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坚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到事、到人、到岗抓落实,坚决反对上推下卸、等待观望、推诿扯皮等懒政怠政的思想和行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政策向民生汇集、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提高工作质效,打造高效型政府。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树立“不在上游、就是下游”的争先理念,增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意识,发扬“分秒等不起,处处慢不得”的干事精神,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用行动高效率赢得发展加速度,把“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抵制“躺平”“侧卧”“佛系”“摆烂”“休眠”型思维,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形成更多实打实的发展成果。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政府。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统揽推动改革发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认真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会前学法、法律顾问等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政务公开质效。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坚守契约精神,倡导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社会风尚。

    ——清正廉洁干事,打造勤廉型政府。从政府班子自身做起,树立正确政绩观、发展观、权力观,清白履职,勤勉干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政府工作规则等各项制度,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政府投资类项目审计监督,坚定不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扎实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气,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府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激扬斗志、知重负重、勇毅前行,以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务实求效的工作标准、一抓到底的工作劲头,奋力开创五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可持续振兴新篇章!

主办:五常市人民政府
承办:五常市融媒体中心
备案:黑ICP备06002765号
黑公网安备 23018402000137号
联系电话:0451-53523349 5352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