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11日在五常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五常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深入落实省和哈尔滨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围绕全省“六个龙江”、哈尔滨“七大都市”和我市“一极三中心”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经济、控疫情、惠民生、保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2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突破8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和9%左右,位列哈尔滨九县(市)第一。存款总额和市场主体数量分别突破425亿元和6.2万户,位居全省县域首位。
——现代农业基础更加坚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实现38.5亿斤,同比增长2%。实施五常大米产业提升工程,新增有机水稻种植面积10万亩,实施水稻统防统治53万亩,水稻每市斤均价较去年同期增长0.5元左右,拉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投资1300万元,与新华网合作建设“溯源中国·稻乡五常”数字平台,溯源能力有效提升。五常大米品牌价值攀升至710.28亿元,连续七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连续四年荣获黑龙江大米节金奖,品牌影响力大幅攀升。坚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投资1.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国家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万亩;投资1.45亿元,实施龙凤山水库应急消险、水雨情监测预警等水利工程项目7个,防汛和灌溉安全体系不断巩固。发放农机补贴2420万元,全市农机保有量达到6.6万台(套)。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生猪、肉牛、山绵羊存栏量同比增长18.8%,出栏量同比增长17.2%。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组织申报“拉林大白菜”、“山河白黄瓜”地理标志商标,牛家镇政新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县域经济发展超出预期。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打响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五个月攻坚战”,开展“七大攻坚”行动,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推进省百大、哈尔滨市重点项目17个,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科发瑞扬现代农业产业园、守粮农业米线米粉等11个招商引资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建设。减税降费、技术培育等助企纾困“组合拳”成效明显,民营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税收占比达86%。“四上”企业发展到197户,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盘活园区僵尸企业17家,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并签约入驻企业3家。三季度经济综合排名位列哈尔滨市九县(市)第3名,位列全省第7名,全年有望再次晋位。
——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提升防控指挥体系,努力在最短时间、以最小影响、用最低成本遏制疫情蔓延。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科学精准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及时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重心,集中力量配备医疗资源和医护力量,组织开展“药品互助”行动,为弱势群体发放“爱心药品”,牢牢守住群众就医和吃药两条底线。在抗疫大考中,广大医务人员、公安民警、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疫为令、逆向而行,广大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人民群众和衷共济、守望相助,谱写了同心抗疫的动人篇章。
——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坚持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黑龙江五常商会挂牌成立,南北合作基础不断深化。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招商推介会、招商引资项目线上集中签约仪式等招商活动,全年累计签约新华水利抽水蓄能、蓝辰食品跨境电商等项目34个,签约额494.26亿元。积极培育新兴业态,成功举办五常市文旅创意产品展览会,专题推介旅游线路、特色食品和非遗文创。编制《五常市生物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五常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成功引进华旭智慧水务、中天众达数字城市等企业入驻,有效填补我市生物经济短板和数字经济空白。深化“放管服”改革,网上可办率实现98.86%,最多跑一次率实现99.21%,为113家企业开展政务审批、政策解读、知识培训,解决企业诉求38次。
——三产活力不断增强。围绕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编制《五常市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设立五常大米专属冰建,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门路。加快发展电商经济,建设村级公共直播间20个,五米常香、十月稻田、乔府大院品牌占据“龙江电商好物榜”前3名,电商营业额连续四年突破50亿元。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拉动社会消费1亿元。成功举办五常市首届商品房展销会,拉动商品房销售2.24万平方米,让群众和房企获得双实惠。加大商贸企业扶持培育力度,新增限上入统企业18户,进出口总额预计同比增长2倍。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完成率实现100%。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8天。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完成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任务。完成小山子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北部供水厂、牛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实现重点镇污水收集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清理农村积存垃圾40000立方米、农业生产废弃物6054立方米,完成问题户厕整改4053户。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小微水体整治力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26%。常态化推进磨盘山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先进典型。全面推行“林长制”“田长制”,持续打击非法采砂采石、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完成造林4.7万亩,封山育林15.9万亩,治理侵蚀沟201条,修复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黑土地保护完成省级考核目标,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
——城市品质全面提高。围绕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坚持“大城管、大交通”,吉黑高速、科铁高速、哈尔滨都市圈环线五常过境段建设顺利推进。打通多年阻碍交通、影响城区发展、群众特别关切的新生路北段、化肥路等5条卡脖路、断头路。启动过街天桥建设,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施划道路停车泊位1500个,城区交通秩序有效改善。修建农村公路135公里,干线公路优良率达98%,农村公路列养率实现100%,农村公路养护保持全省第一名。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利用应急指挥中心设备优势,城市智慧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城市绿化年度目标任务,城区保洁率、洒水除尘率、垃圾处理率、冰雪清运率持续保持100%。完成房地产开发13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个,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改造老旧供热管网2公里,组织供热企业提前5天开栓供气,供暖服务不断优化。投资2.65亿元,启动城镇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山河镇、沙河子镇供水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居民用水条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营,城区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取得历史性突破。
——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坚持多措并举稳岗位、保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37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56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持续提高,全年累计发放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金1.1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建成退役军人活动室,发放抚恤补助金1688万元,家庭优待金2135万元。规范发展机构养老,有效整治养老诈骗和安全隐患,老有所养能力持续增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2亿元,维修改造市第二中学、朝鲜族高级中学、山河第一中学教学楼等学校薄弱基础设施31处,公开招录教师135人,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和全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实现医联体向医共体过渡,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省级审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完成院前120急救中心建设,有效满足群众急诊急救需求。投资8470万元,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妇女儿童健康保健和优生优育奖励扶助政策。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和舞台57个,发放运动器械876套。持续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复排龙滨戏《樊梨花》等精品节目。畅通12345民声热线,1.47万件市民来电办理满意率达98.4%,民声热线成为民心热线。完成不动产登记改革,有效提升登记便利度,群众不动产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收官战和百日攻坚行动,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启动拉林二级消防站项目建设,道路安全、城镇燃气、房屋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开展信访纠纷“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化解重信重访案件319件。深化“平安五常”建设,推动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扫黑除恶实现常态化。新建公安执法办案中心、户政和出入境大厅,有效提高警务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八五”普法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社会环境。
——政府自身效能不断增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对标对表、校正偏差、激发干劲,10项攻坚破难任务全面完成,有效解决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以“六要六不要”为引领,推动政府系统“六个转变”,将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四个体系”,以能力作风大转变推动政府工作效能大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保持纠正“四风”常态化,查处问题100件、处分109人。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5件,政协委员提案142件,答复率100%。持续加强审计监督、政务督查、绩效评估和社会监督,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压力和挑战面前,负重前行、团结拼搏,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过渡,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全省典型,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品牌百强县,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向、拼搏进取的结果,是驻五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合力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五机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五常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不优、工业经济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支柱纳税型企业群体小,优势产业转化立市企业节奏缓慢,财税结构不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相对滞后;招商引资氛围不浓,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财政支出压力大,历史遗留欠账较多;干部能力作风不适应发展的形势需要,不懂经济、不会抓经济等问题愈加凸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更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哈尔滨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园区,大抓环境,大抓落实,加快打造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国际稻米产业发展合作中心、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中心、黑吉两省区域协调发展枢纽中心,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奋力开创五常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速。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打造“现代农业之都”,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提升大米产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五常大米产业提升工程,加快制定五常大米品牌战略规划。实施良种提升战略,建设规范化水稻原种生产基地750亩,继续加大水稻品种研发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水稻原种销售前端闭环管理,实现良种全覆盖。推广绿色种植技术,落实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70万亩,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2万亩。延伸五常大米产业链条,挖掘碎米、米糠、稻壳精深加工潜力,提高稻米副产品利用率。强化市场监管,严格地理标志使用,完善“溯源中国·稻乡五常”数字平台功能,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搭建保真销售平台,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设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借助智慧厨房新兴模式,与企业、大型超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实现五常大米官方体验店全国销售布局。举办“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大米节”,推动大米产业文化赋能,深度讲好五常大米故事,持续提高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0万亩以上,综合产能保持在38亿斤以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1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9.5万亩,打造水旱田高标准基地5万亩,推进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提高亩产水平。计划投资2.16亿元,实施牤牛河治理、龙凤山水库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持续巩固防汛和灌溉安全体系。调优种植结构,稳定中药材10.7万亩、瓜果蔬菜9.5万亩,扩大大果榛子1000亩。进一步培优拉林毛葱、大白菜,山河白黄瓜等当家品种,打造更多“黑土优品”品牌。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常态整治、长效治理、高效管护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机制,计划改造厕所630户、治理垃圾240处、绿化村屯86个715亩。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计划投资1.1亿元,启动拉林镇、小山子镇、向阳镇、兴盛乡、卫国乡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让农民吃上“放心水”。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思想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积极打造“仁义礼智信”农村乡风文明品牌,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施农民收入提升工程,推进畜牧业品种改良,加快龙江和牛、雷香猪和狮白鹅等养殖项目落地,实现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力争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9%。推进“一乡一业”,积极打造五常、牛家工业重镇,拉林、山河商贸强镇,龙凤山、沙河子旅游名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坚持“一村一品”,扶持发展庭院经济、田园旅游、农事体验等新兴业态,培育示范村1个,鼓励支持农民就地创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生产托管、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5项政策措施,保障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紧扣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工业振兴行动,全力以赴抓产业、上项目、育企业,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
——狠抓重点产业项目。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谋划实施峰和风力发电、中天众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项目39个,完成年度投资20.9亿元。重点实施十月稻田鲜食玉米等省百大、哈尔滨市重点项目20个,完成年度投资15.2亿元。坚持强化统筹调度,以“开春即开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干劲,主动作为抓前期,保障要素提速度,全力以赴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数字经济“一业带百业”效应,推进5G基站、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蓝辰食品跨境电商、点筹农业东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数字产业项目早日落地运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引导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创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家以上。借助哈尔滨市校深层次战略合作契机,强化生物技术产学研合作,加快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等生物成果承接转化,培育壮大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生物经济产业。
——增强民营经济实力。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计划,支持民营企业通过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实现升规入统,全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认证专精特新企业15家。强化政银企信息互通,组建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专班,发挥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信易贷”等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作用,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可得性和高效性。积极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民营经济人士和能工巧匠表彰激励机制,让更多优秀企业家和高技术人才在五常安家立业。
(三)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积蓄经济发展后劲。积极开展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注重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育市场、以市场壮产业,持续扩规模、提质量、促落地。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重点围绕省“4567”、哈尔滨“4+4”现代产业体系和我市主导产业,完善招商引资数据库、企业项目库建设,全面提高招商引资项目成熟度。结合我市优势资源,策划包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00个,增强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重点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充分借助广东黑龙江五常商会、深圳集众科技等商协会开展委托招商,挖掘筛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建立完善从项目信息收集、洽谈、评审到项目签约的快速反应通道,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符合我市发展需要。紧盯投资完成率、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推行“领导包保+专班+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和“专区+专班+专员”服务模式,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力求在谈项目快速签约、签约项目快速落地、落地项目快速投产。全年力争招商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瞄准“争创龙江营商环境最优县”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健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全流程网办应用体系,从服务成效度、办理成熟度、方式完备度、事项覆盖度、指南准确度“五个维度”优化服务能力,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覆盖范围。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机制,建立行业统一监管事项清单,试行“一业一查”,切实做到“有事上门、无事不扰”。立足服务“小窗口”,优化营商“大环境”,全面提升窗口单位服务意识,以最优服务打造企业投资首选地。
(四)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主阵地。围绕“百亿级园区”目标,深入实施“一一三三”工程,实现一年晋位、三年翻番、五年变样目标。
——提升综合配套能力。以“九通一平”为目标,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牛家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建、雨污分流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园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雨污混排、设施老化等问题。推进北部供水管网、泵站改造,计划新建北区变电所和10条区内道路,全面完善水、电、路、污水治理等配套功能。加快牛家镇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探索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
——壮大园区主导产业。重点围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优化工业结构体系。推进安邦制药厂区扩建,支持美君药业独家药号产品投产达效,提升企业发展规模和产品竞争力。依托现有重点企业,积极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争取金鹤农业自热米饭、长融汇通鲜榨米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计划实施标准化厂房二期建设,持续提升园区项目承接和小微企业孵化能力。全面梳理“沉淀项目”“停产企业”,通过二次招商、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僵尸企业3家以上,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率。
——强化园区队伍管理。持续强化党建、体制、要素三项支撑,巩固提升园区提级巡察和腐败领域专项整治整改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探索推进园区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员额总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薪定岗、绩效考核”岗位办法,逐步实现履行职责契约化、考核评价标准化、薪酬分配绩效化管理,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导向,激发园区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积极学习借鉴黑龙江省自贸区及哈尔滨新区经验,探索学习招商引资、数字化服务、市场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五)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以扩大内需为抓手,加快推进文旅业、现代服务业深入发展,激发兴业和消费需求。
——持续壮大文旅产业。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基调,加快推进北部文化风情体验区、中部稻乡田园休闲区、南部山水生态康养区建设,打造哈长城市群周边3日游精品路线。围绕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加快推进亚雪公路建设,打通冬季重点景区旅游连接线。依托凤凰山、龙凤山、雪谷等冰雪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建设全国级冰雪旅游打卡地,探索发展冰雪体育赛事、寒地服装装饰等冰雪产业。围绕打造“创意设计之都”,举办“第二届五常市文旅创意产品展览会”,吸引培育创意设计企业落户五常。
——促进社会消费回暖。发挥促消费政策带动作用,继续举办汽车、家电、建材等系列促销活动,挖掘社会消费潜力。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加快补齐农村网络通信、快递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繁荣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围绕步行街商圈,引导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向规模化发展,加速消费回暖。积极引导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综合施策强预期、稳房价、促销售,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构建多层级商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中盛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落地建设,提升城市商圈活力。培育家政保洁、休闲健身、医养结合等社区服务业态,提高百姓生活要素供给水平。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免费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增强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为网络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谋划建设五常物流园区,打造区域商品集散中心,降低物流支出成本,提升商品运转能力。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持续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文体设施等建设运营,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
(六)全力推进生态治理,守护五常绿水青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改善生态环境,擦亮生态发展底色。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改善三年行动,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持续开展全流域治理,加强对拉林河、牤牛河、溪浪河等重点流域以及水库、小微水体水质监测,重点解决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粪污乱堆等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坚决打击破坏耕地行为,全力守护五常“黑土地”。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五常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库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年度修复任务,补植造林8790亩,人工造林2855亩,修复侵蚀沟109条。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信访案件办理,确保整改时限和质效,坚决杜绝问题反弹。强化环境保护主责部门协同作战能力,高质量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年度考核任务。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围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广绿色发展、低碳环保的生产理念,加快整治淘汰燃煤锅炉,严禁“两高”项目入驻。开展能源革命,重点跟进南水北调抽水蓄能、华润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循环式生产,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行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社会合力。积极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天然氧吧优势,谋划实施“生态银行”行动,推进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建设,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七)全力推进城乡建设,打造幸福宜居城市。加快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创建精神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形象和城市内涵。
——着力改善居住条件。实施房地产开发14.4万平方米,启动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解决屋顶漏雨、下水不畅、墙体不保温等重点问题,让老小区焕发新面貌。计划改造农村危房124户,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开展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花卉景观带1.2万平方米。完善物业行业信用评价和日常监管机制,创建红色小区物业示范点12处,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冬煤夏储”行动,确保煤炭储量充足,让百姓温暖过冬。强化城区控违拆违,推进垃圾分类,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城市环境。
——提升城市配套能力。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审核,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城乡科学有序建设夯实基础。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城市管理数字指挥中心,推动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启动杏花山公园建设,打造城市南部休闲娱乐新区域。优化城区交通治理,施划道路停车泊位800个,完成第二幼儿园路、福熙公馆南路等5条道路提档升级。计划投资5.9亿元,启动城区供水升级改造、供水管网改造、智慧水务升级改造、磨盘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6个项目,提升城乡供排水能力。
——完善城乡道路建设。围绕打造黑吉两省区域协调发展枢纽中心目标,持续织密城乡路网。计划投资5.7亿元,推进主城区外环路建设,解决城区车辆与过境车辆混行问题。巩固提升全国“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计划投资1.8亿元,启动41个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强化道路日常养护,为百姓出行创造便利条件。加快推进吉黑高速、铁科高速、哈尔滨都市圈环线五常过境段建设,确保高速公路如期建成,实现我市东西南北高速公路四向贯通。
(八)全力推进风险防范化解,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全力维护政治安全、人民安全、社会安全。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五常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救治能力,推进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坚决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发展中医诊疗康养,推进27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24个乡镇卫生院、254个村级卫生室医疗设施建设,招聘基层医护人员280名,全面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强化财税金融监管。全面加大财政运行监控、收支管理、资源统筹力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约束力和透明度。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历史存量,兜牢兜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刚性支出底线。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骗补行为。建立健全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常态化风险排查工作机制,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打赢安全生产巩固提升战,抓好源头治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毫不松懈抓好公共安全管理,加大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计划投资2000万元,启动龙凤山镇消防二级站建设,提升东部乡镇防灭火能力。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建设,全面提升质量监管效率。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快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九)全力推进民生事业,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群众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暖心民生事,建立系统谋划、滚动实施的民生项目储备机制,谋划未来3年重大民生项目70项,2023年首批实施20项,让群众早受益、多受益。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持续提高“就近办”服务能力,全力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持续提升12345民声热线接听率、事项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打好就业“组合拳”,统筹实施市场吸纳、创业引领、技能成长等措施,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计划新增就业64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建多层次医保服务体系,将门诊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异地就医“两城一家”政策扩大至全国范围,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严格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和劳动权益保障等制度,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统筹发展公益事业。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公开招录教师130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计划投资2235万元,推进市第二幼儿园、山河中心校综合活动馆等项目建设。足额发放各类教学补助经费7754万元,大力提升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质量水平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五常”行动,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实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改造项目,落实优生优育、三孩生育政策,建设托育服务机构8个,发展普惠型和互助性养老,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实施文体惠民工程,计划举办红色文化进社区、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1000场以上。开展艺术创作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创编以龙滨戏、东北大鼓为载体的五常文化精品。加快体育场、村级综合活动广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冬季30分钟冰雪体育健身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珍视历史文化遗产,做好178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十)全力推进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环境。坚持依法治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突出信访矛盾化解。开展信访积案起底清仓行动,坚持市级领导信访值班常态化,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减少信访存量。强化行业领域规范治理,严控信访增量。全面排查摸清各类矛盾隐患,强化风险研判和源头管控。认真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严肃处理非访、闹访、缠访等行为,最大限度把问题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当地。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保持高压严打严管态势,计划投资2500万元,推进城市天眼工程建设,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数字化能力,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有组织犯罪,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新建武警中队训练馆,全面提升公安系统战斗能力,建设高水平“平安五常”。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提高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乡镇行政执法能力,依法赋予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推进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等4项行政许可事项向乡级下沉,全面为乡镇赋权赋能。强化乡镇应急管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镇应对风险能力。优化社区、村屯网格化管理机制,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解决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争当全省“排头兵”,实现“一极三中心”奋斗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时刻坚守初心使命,履职尽责,全力打造政治强、本领强、开放型、高效型、勤廉型、服务型政府。
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市委有部署、政府抓落实”,不折不扣地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增强工作本领。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提升政府公职人员政治站位、战略眼光、专业能力、攻坚本领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提高干事创业本领,做到遇到困难不绕、碰到矛盾不躲,锻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政府干部队伍。
锤炼扎实作风。巩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突出敢担当、善作为,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引导干部把精力放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民办事上,提高政府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严格落实“四个体系”,划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逐个突破,逐项落实,确保件件干出成效。
凝聚发展合力。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积极营造亲清环境,扩大五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资源圈、企业家朋友圈、智力支持圈。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诚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以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凝聚人心、赢得支持。
保持清正廉洁。切实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教育提醒干部自觉接受监督,防范腐败风险。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力用到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上。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奇迹,实干造就未来。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以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为五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