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屯林区“十四五”生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载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快实施生态建设是林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以打造国家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为目标,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成为东北、华北平原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生态屏障。
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保持对破坏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强化落实责任主体,严肃责任追究;加强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磨盘山水库上游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加强林地管理,加大林地回收和还林力度,依法坚决禁止侵占蚕食林地和开垦林地情况的发生;坚持有偿使用森林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林业产业项目;加大森防管控力度,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抓好联防联治,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加强监测预警,切实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控能力和防治水平,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管理。要加强森林抚育调查设计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林区森林质量,以抚育补植方式为主要措施的综合抚育任务量原则上不低于森林抚育总任务量的10%,坚决禁止高郁闭度林冠下造林等违规和浪费资源行为;要强化森林抚育作业质量管理,做到“应抚则抚、应割则割、应清则清、应修则修、应补则补”,严把作业质量关,科学组织开展森林抚育;要强化资源培育,突出抓好森林经营,加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依法、依规开展种苗、造林、森林改培、森林抚育等各项经营活动,抓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示范林场(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红松果林。
3、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以“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文明有序”为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新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让林区职工群众共享生态建设发展成果;切实做好今冬明春秸秆禁烧工作,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五定”责任包干制,形成“边界明确、责任到人、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做到秸秆禁烧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学习推广地方农区的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还田;积极争取“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建设帮扶政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职工群众的获得感。
4、加快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继续实施好天保工程,停止木材采伐,有效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强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经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提高森林碳汇功能,是践行我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国土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切实解决好幼中龄林抚育和改培、管护费用过低、政社资金不足、社会保险资金缺口、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推进天保工程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5、加强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点由保护濒危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向物种保护与生态安全方向发展;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保护功能方向发展;由单纯追求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向追求多种效益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80%左右的自然保护区设置专职管理机构和配套必要的管理人员,具备基本保护管理设施。重点实施10种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和重点保护物种监测网络,使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6、继续加强森林公园建设
“十四五”期间,积极争取把森林公园建设纳入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循环中,借助景观资源优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稳定的森林旅游热线,从根本上推进森林公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在观光、生态疗养、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功能。积极开展“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森林旅游活动。继续促进森林公园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
严格控制各类大型永久性设施建成,杜绝破坏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行为;确保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加强对珍贵森林资源的基础研究,建立科学的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编制保护目录、管理档案和保护规划。
7、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推进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
“十四五”期间,林区森林防火建设重点是围绕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的主线,重点建设预警监测系统、阻隔系统、通讯和信息指挥系统、以及各重点火险区二期扑救装备能力建设。
预防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全面加强预警监测系统检测,充分利用国家、省森防指挥预警信息管理平台,完成林区内国家级、省级火险要素监测站及可燃物因子采集站建设;对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旅游区、重点区域的防火检查站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面补充完善瞭望监测设备。二是提升阻隔系统效能,防止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建设防火道路工程,依托防火道路、河流、天然沟堑,实施纵横阻隔带,三是继续强化森林防火法制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扑救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队伍装备水平。二是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专业队配备配齐人员。三是提升扑救通信指挥能力,重点加强火场图像、数据等综合通讯能力。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森林火灾评估系统,保证防火经费支出,并建立长期有效的灾后补偿机制。二是完善瞭望塔、巡护队生产、生活设施,重点建设瞭望塔塔路,解决瞭望塔生活用水、用电、以及巡护队工具问题。
“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预警监测系统、阻隔系统、通讯和信息指挥系统、以及各重点火险区扑救装备能力建设。
8、完善病虫害防治、森林物候气象监测和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建设。
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方面。一是深入开展林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配备先进的信息采集传输设备,以及通讯与交通设备,形成先进完善、科学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及时检测有害生物的发生及疫情动态,提高检测预警能力。二是实施检疫御灾和除害处理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防治体系建设,加强防治设施设备与防治技术建设,推进森林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增加生物防治、营林措施、物理机械等防治技术应用比例,使无公害防治率切实提高。“十四五”未达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降到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6%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6%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森林物候气象监测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的林区气象测报、信息网络系统。加强林业气象站测报业务建设,提高地面观测的自动化水平和基本气象数据采集的精度,实现气象信息网络化,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的时效性。二是建立健全林区防灾减灾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技术手段。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及建立灾害预防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系统。建立林区气候资源数据库,建立农林业作物产量预报评估模式,为全林区的农林作物生长情况、产量预测、效益评估提供精准信息,不断提高生产决策的服务水平。